[内容摘要]为了在裁判规则上与国际柔联的规则全面接轨,构筑高水平竞技体育平台,国际柔联在2010年实行了一个新规则。下文中将从几方面浅谈新规则实施后在柔道运动中把位的重要性,并对把位的运用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把位训练的对策。 [关键词]柔道;新规则;把位;重要性;训练方法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还需要具备全面的技术。把位是柔道运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柔道运动中,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离不开手法的参与。2010年国际柔联新规则第一条规定:运动员在站立时,对方不能用手直接抓握对手腰带以下部位进攻或防止对手进攻,否则视为犯规,直接判出局。新规则对把位的这一规定表明:要想赢得比赛,首先要在把位上下功夫,因为每个技术动作都离不开把位的参与,只有加强对把位的有效控制,合理地运用技术动作,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广东省女子柔道队的八位运动员。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据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把位含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1.把位含义及分类 把位是指在双方争抢和摔时的手部所抓握的部位,其发力方法有抢、挣、拆、捅等。按照传统抓握方法,可以直手抓握对方胸襟(直门),可以交叉线抓握对方的胸襟(偏门),可以向后抓握对方领颈(大领)和腰带(后带),可以抓握对方的中袖(底手)。把位的抓握方法也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欧洲运动员,他们身材高大,胳膊、腿长,力量大,手法擅长扣大领、抓小袖摔;日本柔道起源早,运动员基本功扎实,动作细腻,手法擅长抓偏门和小袖摔;古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好,动作变化多样,手法善于抓小袖摔;韩国和朝鲜运动员擅长扣大领拿小袖摔。 2.把位的重要性 柔道比赛中,双方通过抓握对方的柔道服来施用各种技术,破坏对方重心,以求摔倒对手而获得胜利。所以,手的抓握技术是进攻和防守得分取胜的关键因素。如果在把位的控制上占了优势,在比赛时即可直接进攻,亦可控制对方不让其正常施技并通过把位破坏其重心,反攻而获得成功。例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冼东妹利用其高超的手法和技能,把位准确,转移及时、迅猛,最终夺得52Kg级冠军。 (二)新旧规则的对比和差异 最新推出的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判消极;二是禁止正面进攻时直接抓握对手腰带以下部位,否则将被直接判告负。这两个规则强化了对技术的要求,直接限制了在国际上已成气候的“抱腿摔”等技术流派的发展,更加富有挑战性与实战性。因此,运动员要准确剖析新规则之“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发挥自身优势。 (三)新规则实施后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新规则出台后,各省市柔道队都积极应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训练与实战。以下用表格形式记录的是广东省女子柔道队四个级别新规则教学比赛的简况。 根据比赛数据记录,经分析可得,抢手次数多的运动员其相应有效抢手次数也会多,而最终取胜方(除犯规告负)的平均抢手成功率为28.9%,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积极把位与比赛取胜成正相关。 (四)影响因素分析 1.抢把意识 积极的抢位可以使运动员事半功倍,而如何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把位正确,则要看掌握手法的熟练程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训练时间充足才能避免技术运用时捉襟见肘。 2.握力 握力是影响抢把之后动作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抓握主要靠手的握力。抢把、解脱把位以及在转换把位的过程中握力举足轻重,没有足够的力量,即使拥有再过硬的技术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运用到比赛中。 3.手法
单调的手法会影响综合技术能力的发挥。抢把是打入的开始,只有拥有丰富的手法,将抢把与其他手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奏效。单调的手法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给自己带来负担,从而失去抢位的优势,进而变为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