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此文从生态文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探讨入手,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此文结论,即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学习型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 一、相关概念探讨 (一)生态文明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客观规律,以人与社会、人与人融洽共生、共同繁荣为基本主张的文明样态”,是指在产业文明业已获得成效的基础上,以加倍文明的态度看待自然万物,开垦、开采不蛮横,对待大自然不狂暴,竭力改进与自然的关系,切实珍爱和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1]生态文明为教育贡献了新的思路,也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新目标。生态文明的建设,光有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同心协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意识问题。如何才能使人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改变自身的价值观以及对自然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使命由谁来完成,当然是教育。[2]生态文明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起点,对全社会开展的向生态文明社会迈进的教育形式,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引导和改善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令人可以理性理解和合理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根本变革生存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3]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以社会各界成人为对象,以生态环境综合知识为内容,以非正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媒介的新型教育领域,旨在根本变革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培养成年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型城市 1999年,为顺应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必然需要,上海于全国首先提出建立学习型城市的设想,以满足社会各类人群如老年人、在职人员、外来人口等日渐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4]2002年,我国正式向世界提议建立惠及全民的学习型社会。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5]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会议期间,刘延东副总理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惠及全民的终身学习,致力于构建有利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学习型城市,并将之作为迈向“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究竟什么是学习型城市,陈友华认为: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组织的蜕变和演化。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实际上就是学习型组织的观念和实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的实践与发扬。“它的主旨在于经由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致力营造不断创新的城市精神和文明,提升城市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使城市经济和社会获得持续发展”。[6]学习型城市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经由革新人的学习观念和行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可用人才,不断提升居民素质和城市文化,不断巩固和晋升城市整体竞争实力,加速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实现未来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模式。 二、学习型城市要求可持续发展 我国于2013年发布的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一级指标(建设成效)下的二级指标(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中把市民具有环保意识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全市林木覆盖率;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合理标准等列为其下的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我国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表[7](部分)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 3.1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 3.1.10 市民具有环保意识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关注低碳排放、采用垃圾分类、节水、使用节能灯、节能家电等1 3.1.11 民主参与度增高、性别平等进步、基尼系数逐步缩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