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学校教育哲学及其提炼策略(上篇)

时间:2015-11-16 09:08 点击:
【论文摘要】学校教育哲学尊重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权益,重视和吸纳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仰。学校教育哲学具有内隐性、实践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主要内容为学校的使命、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策略应当坚持
  【论文摘要】学校教育哲学尊重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权益,重视和吸纳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仰。学校教育哲学具有内隐性、实践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主要内容为学校的使命、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策略应当坚持独特性、系统性和民主合作性原则,还应当把握继承性与前瞻性原则的统一。
  【论文关键词】学校教育哲学;学校共同体;使命;愿景;育人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研究的深人推进,学校教育哲学逐渐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校长的关注。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认真分析它的定义和特征,揭示它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其提炼策略,势必会对我国中小学办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一、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
  学校教育哲学(schoolphilosophy)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概念,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对此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学校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从纯粹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普遍重视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许多中小学校长接受来访或对外交流时,首先介绍的是自己的学校教育哲学。国外关于学校教育哲学的研究,往往与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管理结合在一起。国内最早推介学校教育哲学的是一些从事新课程改革研究的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槨教授和吴刚平教授,率先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和灵魂是梳理和廓清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1]还有一些从事学校发展规划研究的学者,提出学校教育哲学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渗透性的指导价值,提炼学校教育哲学是制定与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关键。[2]
  学校教育哲学强调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观念变革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强调在发挥学校共同体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开展顶层设计,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形成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美国教育学者斯宾塞o马克西于2001年在其文章《通过学校教育哲学追求教育中的幸福》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或者共同体整体看待自身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对待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方式、对待学校工作的态度以及学校的使命与愿景,其目的是为了寻求学校教育的幸福。"
  概括而言,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而学校共同体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等,他们既是学校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又是学校改革的主体,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有赖于他们的智慧与努力。这一全新的思路,与我国过去秉承"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过分强调校长个体在办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绝对作用,忽视学校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对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对我国中小学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作为学校共同体教育信仰的学校教育哲学,有着自身的独特内涵。
  (一)重视校长"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
  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所谓"自上而下",乃是强调在这一过程中,校长要开展顶层设计,带领学校共同体成员思考学校的办学思想;所谓"自下而上",则强调它绝不等同于校长个人的办学思想,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经由讨论、协商形成的共同教育信仰,是集体教育智慧的结晶。校长个人的办学思想对学校工作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如果校长的办学思想不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没有进人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头脑之中,并得到认可和接受,是不能成为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的。学校教育哲学强调把校长个人的办学思想和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整合成一所学校共同的教育信仰,校长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