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的语文课堂需要艺术的点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描绘法、音乐渲染法、连缀统一法、哲理点化法、美术表现法等一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使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形象描绘法;音乐渲染法;连缀统一法;哲理点化法;美术表现法 中学生的课堂,不能静若止水,而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在秦汉瓦砾中找寻中华文化的轨迹,唐诗宋词中汲取古典文化精髓,元曲明清小说中领会历史人物的传奇,从而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没有艺术境界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苍白无力的,无论是描述、抒情还是说理,都需要艺术境界,才能为课堂教学创造出无穷的生命力。那么,怎样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呢? 1形象描绘法 即用美丽的语言,来扩充课本中所描述的画面,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意境。 教学中如果流于平铺直叙,枯燥无趣,难于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鼓励性和艺术效果。对课本描述的画面要进行拓展,使无声的铅字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无形的画面变为活灵活现的人物、亭台楼榭、奇山怪石。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身临其境,更深刻地体味作者的感情轨迹。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可用简洁的文字把文中描述的美景进行扩展,以此更好地体会此情此景中人物的心情。 有这样的一幅画面:请看,天还是那样的蓝,风还是那样的暖,空气中飘荡着春的气息,远处群山高耸入云,近处有青青的竹林,脚下是一条清清的小河,好一个“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啊。 像这样把文字变为场景,赋以丰富的内容,勾画出一幅“游春宴乐图”,使大家结合自己在春暖花开时节同朋友欢聚时的快乐,从而体会作者此时此刻作为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2音乐渲染法 即虚拟场景,使情与事相融,意与景相织,用音乐歌曲渲染,从而形成饱含感情的艺术境界。 有时候,文章中描述的画面不足以传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可借助影视、音乐歌曲渲染场景,使学生在情景的渲染下,更能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教学《垓下之围》时,重点分析项羽的精神面貌,把文明中的文字幻化成活的画面。 项羽这个盖世的英雄,到此已是穷途末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亮灯烛,听着四面楚歌,喝下杯杯烈酒,看虞姬翩翩起舞,听骏马在帐外长嘶,面对此情此景,孤立无援,情不自禁,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柰若何。令人长叹,请听《霸王别姬》:我站在猎猎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悲壮与缠绵相结合的歌曲《霸王别姬》,用在此处,进一步渲染这种悲凉无奈的情景,使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进入学生内心,令人长叹。 3连缀统一法 即用联想把分散的画面连缀成一个完整的美的意境。 把文章中一个一个的画面组合起来,传达一个完整的意象,以涵盖作者的整体构想。讲授陶潜《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把陶潜在文中叙述的一些情景这样串联起来,浑然一体,传达隐士风范: 听暮秋孤雁,声声送悲;思念,不觉间已挂满枝头,你带着归隐决心,乘舟而行,轻松而迫切的心情,像张开了天使般轻盈的翅膀,近了!你欣喜若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熟悉而隐约的家门映入眼帘,伴随着家童欢快的迎接,你终于跨进了向往已久的家门,一切依旧,一切依旧!
端起酒杯自斟自饮,你将不快与悲喜化入这盅芳酒,任思也悠悠,怜也悠悠!你拄着拐杖,听悠然清幽的田园之声,去留无意,任天空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你登上山坡放声长啸,伴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种新的血液在你体内奔腾,富贵不是你所图,平淡才是归依,乐夫天命不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