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思考

时间:2014-04-12 14:38 点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应对高考,它实际的意义在于训练学生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文字和人文明礼貌地交流。语言文字是人一种大脑思维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特点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应对高考,它实际的意义在于训练学生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文字和人文明礼貌地交流。语言文字是人一种大脑思维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进而总结出提高语文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思维训练

  人的思维能力是具有极大的潜能和挖掘空间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无可估量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来看,教师们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也完全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整个课堂中,基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坐在下面听,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极大阻碍了学生们思维发展和锻炼,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依赖老师的讲授,对语文的字词理解上也是参照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资料的解释。在语言理解上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没有向更广的方面延伸。但是随着教育界在教学模式方面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有了质疑的声音。我国目前主要重视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最显著的转变就是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这一方面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开始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又一新目标。

  1高中语文思维的几大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外界事物概括的一种反应。通过对思维的理解和探究总结,发现了人脑思维的几大特点,下面就是针对这几大特点进行解析:

  1.1交流性

  思维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人的语言是通过人脑思维的运作总结出来的,而人的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因此思维能力是具有交流性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会进行各种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他们之间产生的讨论和交流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思维能力作用后形成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学生会由于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讲述出自己的意见,在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中逐渐达成思维上的一致性。学生也会通过思维上的交流不断的去理解和挖掘书本上的知识,这样会使得思考的范围大面积地扩大,不至于学生在看待一个事物时所思考的角度和方面单一狭隘,逐渐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大大提高思维能力。

  1.2广泛性

  思维在人整个大脑中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人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人的思维能力上的,而对高中生来说想象力是无穷的,在高中阶段学生接受到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无论是对哪一门学科而言都不是单独学习能够学好的,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就要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结合起来,而不是单单关注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由此可见人的思维是具有广泛性的。

  1.3渗透性

  语文这门学科特别讲究字句之间的意境,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时候,如果包含感情及其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书中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在语言意境中感受作者写文章的心境,将更能轻松地接受课本知识。

  2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意义

  就现在我国学生普遍思维能力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观点都具有一种既定的模式,在对待事物看法上没有自己主观的思考,创新意识薄弱,不能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源泉,导致在离开学校后,不能很好有效地运用在学校学到的专有知识面对实践操作。

  目前,高中学生在对待学习语文态度上缺乏积极的态度,完全只是机械地记忆课本中覆盖的知识点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考,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一点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要注意转变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方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思维的提高对学生整个高中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之一。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