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读《你如何才能走向卡内基音乐厅?教与学》之感

时间:2014-04-15 14:27 点击: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阅读《你如何才能走向卡内基音乐厅?教与学》文章后针对教与学本质以及教与学中如何练习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对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表达了笔者的观点和想法,最后也总结了笔者对原文核心思想的理解,以期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阅读《你如何才能走向卡内基音乐厅?教与学》文章后针对教与学本质以及教与学中“如何练习”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对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表达了笔者的观点和想法,最后也总结了笔者对原文核心思想的理解,以期通过对文章脉络的梳理更好的理解原文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想法。

  【关键词】教与学;民族音乐学;多元文化

  一、如何理解教与学的本质

  原文《你如何才能走向卡内基音乐厅?教与学》以音乐学习为切入点,站在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深层次探讨了多元文化下音乐教与学的问题。原文旨在讨论“音乐文化”而不涉及具体的学习操作方式,并不是一篇实用指导型文章,而是一篇以民族音乐学视角看待世界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教与学问题的学术思辨文章。

  笔者认为要探讨教与学的本质可以分为两个内容讨论:对自我音乐文化知识的教学与及对其他音乐文化知识的教与学。

  在对自我音乐文化教与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习基础材料的选择还是对教学模式的探究,都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发展所要教授的文化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传授者既是演奏示范者又是理论知识讲解者,除此之外还担负对所传授的音乐表演进行文化上的追根溯源,联系音乐文化的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文化知识传承。所以,笔者认为对自身音乐文化的教与学的本质在于一种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至于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学习,是在多元文化的音乐与多元音乐的文化的今天我们最为关注的。我们是选择单纯的学习自我音乐文化、还是单纯学习其他音乐文化、还是联系自我音乐文化学习各种多彩的其他音乐文化?这种文化的重叠正是“走出去、引进来”。如何协调自身音乐文化与他国音乐文化之间的冲突,就不是传承与发扬的问题,而是摒弃或融合的选择。

  在对其他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如果我们把它当做自我文化来教与学,首先对教学环境及学习、生活环境都有相对的要求,比如中国人学德国音乐文化,只是从书本或电视观摩那是没有用的,你要深入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历史才能更好的抓住这个民族在音乐上的特性。而且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血缘内在性,这种根深蒂固于每个人心中的民族性也是难于在教与学过程中体会。所以对其他音乐文化知识的教与学这方面,传授者不仅要懂得所教授的文化知识特性,更要清楚被教授者自身文化知识特性,协调两者间的冲突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效果。

  二、教与学过程中的“练习”

  “练习”与“音乐”的关联在于:“练习”是一种重复模仿的肢体运作及认知能力渐进的积累过程,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许会产生片段性的乐感段落,但不具备完整的审美意义,“练习”不直接创造“音乐”,但任何音乐的学习都必须经过“练习”。

  在中国,我们通常所谓的“练习”其实就是单纯的模仿行为,思想上的琢磨最终也是落实到身体的控制力上,不论是器乐演奏还是声乐演唱,我们会有一个由老师教学经验而提供的学习目标,我们会以此目标为练习的衡量标准。

  从“练习”的过程来看:1.树立目标;2.教师参与调整;3.自我调整;4.听众参与调整。这些环节最终都要回归“自我调整”。音乐演奏、演唱者在进行表演的尴尬之处在于,虽然是自身表演,但也许美的声音不一定是自己听到的。随着声场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演奏、演唱都要随之变化,而“练习”的关键就在于通过不断的磨练使得演奏、演唱者能够更好的适应声场环境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听众的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自我判断失衡抑或自我衡量观与教师所要求的不符合该怎么办?在现在的音乐教育中很明显的问题在于:学生练习的目的并不是指向音乐,而是指向其导师的音乐审美及技术衡量标准。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1.教师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过于强势,以学术实践经验性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2.学生学术积累不够,无法建立坚强的自我衡量标准。3.教育氛围的影响使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被默认为“指挥”与“听从”,狭隘的缩小的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但不管怎样,自我的练习还是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就像论文后文所言“我们密切关注的是人们是上哪个老师的课……”这就在于有专业水准的老师更能贴近人们认为音乐应该表达的样子,好的老师时常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标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