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读《你如何才能走向卡内基音乐厅?教与学》之感(2)

时间:2014-04-15 14:27 点击:
最后关于此问题要总结的是:1.练习作为音乐经验的积累及身体控制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它不直接创造音乐,但它间接地逐步形成了音乐。2.带着思辨的练习才是有效练习,而让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或听众参与此过程中

  最后关于此问题要总结的是:1.“练习”作为音乐经验的积累及身体控制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它不直接创造“音乐”,但它间接地逐步形成了“音乐”。2.带着思辨的“练习”才是有效练习,而让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或听众参与此过程中也是必要的。3.“练习”的过程既是技术的积累也是自我对音乐认识的积累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遵循的是“以音乐为最终目标而非其他因素”,坚强自我的衡量标准有助于探索更深层次的音乐问题。4.所有音乐的教与学过程都是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单纯的肢体运动,更多的应该关注肢体复杂的协调外文化内涵所带来的启示。

  三、对该文核心意思的理解及评价

  作者以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音乐学习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及练习方式,以及在此教与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并阐述了在音乐活动中角色不同所带来的社会反馈。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与阐述,令读者对站在民族音乐学角度看音乐文化有了一定认识与启发。

  笔者认为作者在该文想阐述的核心思想在于:

  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音乐教与学过程中其包含的文化意义

  2.我们如何去理解并教授除技艺表现及理论系统知识以外的音乐文化内涵?

  3.在面对多元文化的音乐及音乐的多元化,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去教与学?

  而对于这一系列的思考,是作者基于民族音乐学学科视角,对全世界音乐文化的反思及叩问,而此种反思也是对当今偏重技艺忽略音乐文化的趋势做出的批判。我们该如何去继承和发扬本国的音乐文化、如何去学习吸收他国音乐文化?在此过程中的教与学过程具体涉及到哪些问题?作者对这些的思考是细节却又是重要的。作者通过一次给小学生上课的经历反思我们的音乐教育在给孩子们教育什么?不过是教育一些与音乐无关的东西。那么与音乐有关的是什么呢?除了旋律、节奏、和声这些理论架构,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递。文化决定了其音乐的风格类型,旋律、节奏、和声不过都是辅助来表达此种风格类型的因素。

  作者对核心思想的把握贯穿全文,在整片文章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是作者自身对民族音乐教与学的思考,也启发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反思。而读了这篇文章,笔者也对此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布鲁诺内特尔(BrunoNettl).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杨丽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