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析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之现状与对策(2)

时间:2014-04-12 14:04 点击:
2.3以生为本,关注全体 《课程标准》在综合与实践实施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引发的问题为核心进行,强调学生亲历和积累经验,培养创新精神

  2.3以生为本,关注全体

  《课程标准》在“综合与实践”实施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引发的问题为核心进行,强调学生亲历和积累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教师要把实践活动课作为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课的主角。教师起指导作用,应以点拨引导为主,不能强势与控制,而要让学生在主动应对教师供给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对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需求感。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的经验。

  2.4重视“探究”和“生成”,有效引导

  在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探究”为灵魂去引领开展“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还必须有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可组成探究小组,应注意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搭配。利用好同伴群体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

  教师能够指导有方,是数学实践活动课成功的关键。礁石应该是一本被学生随意翻动的词典、百科全书,是学生的伴学、助学者。教师应该在研制、开发、生成恰当的问题,启发、帮助、鼓励学生解决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和评价。2.5适时评价,总结升华

  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进行评价,还应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进行评价,特别是在学生需要引导、需要鼓励时,及时给予。因为教师适时的评价,会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在关注着他们探索求知的过程,期待着他们成功,这样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与他人交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结束前的老师的点拨和课堂小结,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升华,进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实践实践活动课,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依靠其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将成为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地完善和总结经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陶明莉)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