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挥网络“客文化”优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导向功能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客文化”在传播信息功能上的优势,借助好网络平台,对其传播功能进行有效的拓展。而利用好这一平台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是要明确好大学生的现实思想情况,因此我们教育者应该密切地关注大学生相对活跃的网络动态,提高对大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处理能力,一经发现不良倾向的信息要及时做出分析与研判工作,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和整理工作,并与网络管理中心、学生家长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构建起高效畅通、反映灵敏的高校网络舆情收集反馈机制。 而在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高校要有目的地筛选和培养“意见领袖”,着重应从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以及辅导员中挑选。“意见领袖”应经常深入到大学生光顾的网络平台,了解他们的最新动向。同时也应该及时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以防止大学生被虚假信息所误导,产生不良情绪。 3、加强网络“客文化”的监督和管理,完成相关的规制建设 要对网络“客文化”加强监督和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从技术层面防止网络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方面,校园网络平台必须要根据国家的规定,遵守校园网和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实好对网络工作的审批、备案和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网络的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良好的预警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止消极信息的侵入,所以对于预警机制的范围界定非常重要,要把有可能成为危害网络安全和不良信息传播的渠道列入安全预警的范围中来。最后,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网络“客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合力。发挥家庭的作用,培养大学生责任心、自控力和独立能力,使其能对网络文化有正确的理解,不至于迷失方向。发挥好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创新方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设性意见,把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政府部门要严查不良信息的发布网站,加强打击力度,创造一个良好地社会网络环境。在各方面的合力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客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中信出版社,2006. [2]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3. [4]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王周秀.博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07(11). [6]朱红英,向陈.现代大学生“拼客”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J].江苏高教,2010(06). [7]陈文敏.互联网“客文化”的传播及意义解析[J].兰州学刊,2010(08). [8]康婷.花钱可刷访问量,网络博客陷入虚假繁荣[N].南昌晚报,2008-8-11. [9]张玮.透析人人网:大学生使用SNS的传播学意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 [10]张晨.大学生博客:在网络舞台上出演个性[N].中国青年报,2005-8-2. |